早上的烽煙節目,訪問了台灣殺人案遇害者的媽媽。主持人問,作為母親心情此刻如何、最難過是什麼時刻、最希望達成什麼心願⋯都是感性的問題。在媽媽心目中,兇手仍然逍遙在外,説好了的自首看似無期,事件離了結尚有一大段路,更遑論釋懷。媽媽的怒與恨可以理解。今天分享的,是她決心為逝去的女兒「討回公道」「彰顯公義」,並無不妥的背後,反映的社會現象。
大家都想要的公義,究竟是甚麼?
諾貝爾經濟學得主沈恩(Amartya Sen)於其有關社會公義的著作The Idea of Justice 舉例:三位年輕人爭奪長笛,製造長笛的一位,認為長笛是他所造,為他所有是理所當然,反之便不公義;會吹奏長笛的一位認為長笛非他莫屬,否則便是浪費,也就不公義;第三位年輕人一窮二白,認為其他人不謙讓,便是不符合公義。
由此可見,人身處不同的位置,帶著不同的計算為公義定性,令原本應該不具爭議的公義,變得人言人殊。花費心力歇斯底里的追求無法定義的事情,其實意義不彰。
那該怎樣辦?
家事國事,本出一徹!筆者從事家庭關係的工作,大膽提出,管好一頭家的理論,或多或少可以為理好一個社會借鏡。
過去一年多,社會動盪,疫情突襲,人人都過得不容易。社會充斥著指責與敵意,家庭撕裂,大家變得怨天尤人,好勇鬥狠,非我即敵地唯我獨尊。須知道「你的日子如何,你的力量也必如何」(申33:25),家庭作為社會的單元,生活的重心,唯有讓寬容、接納和稱許這些美德在家庭重現,傳承下去,還原基本,才有轉機。
「討回公道」是小我,「繩之於法」才是大道, 可是都被遺忘了 !
與大家共勉。

為作者讚好︰ 點擊前往

Aunty Anne 解憂信箱︰ 點擊前往 (歡迎師長就父母子女疑難來訊提問,亦歡迎師長來訊感想)

圖片來源︰由作者提供

【本文經Aunty Anne同意轉載,歡迎到訪作者專頁了解更多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