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爸媽的眼中,孩子永遠長不大,永遠都有進步的空間,「每天做好多一些」是很多有要求的爸媽教養孩子的座右銘,希望他們精益求精,將來更具競爭力。因此,當爸媽「覺得」孩子做錯了的時候,便立刻飛撲岀來,指出孩子的錯誤,好讓他們快快改過自新。

「條數計錯咗啦!應該咁樣咁樣。其實好簡單,你咁都諗唔到,乜你有咁蠢㗎!」

「功課我會自己做!你咪煩我啦!錯咗老師會話我聽,我自然會改正。」

「我煩?!你估我好得閒,好想理你㗎,我只係想你好。」

「咁你快啲去忙你嘅事,你唔好管我嘅事。」

正所謂「相嗌唔好口」,你一言我一語,舌劍唇槍之間,意氣用事,傷了感情,小問題演變成為大災難,多麼不值得 !

未知大家有否留意,我們說話的時候,特別是與家人的對話,不知為何,總會添加一些「對人不對事」的註腳,例如:

「快啲去沖涼啦,你臭到死!」

「你又倒瀉水,乜你咁論盡㗎!」

「有冇搞錯!剛剛開學就唔見咗對新波鞋,新買架!點解你咁討厭架!」

需知道,孩子的自我形象,是透過與外界的互動,特別是爸爸媽媽,一點一滴累積建構。若不停的被形容為又蠢又臭又「論盡」,孩子漸漸代入角色,自我形象低落。更糟糕的是,爸媽只是習慣了這些口頭禪,卻絕無貶損之意,卻讓孩子活在批評之中,不知不覺之間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和感情。

要糾正亦是簡單不過。先糾正自己的心態,學習對事不對人。孩子計錯數,便引導他向正確的方向去想,讓他經過思考靠自己找出答案,由蠢變叻;每天沖涼是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,並不是因為「臭到死」才沖涼,否則可能三五天才沖一次!孩子打瀉了水,便放手讓他用抹布清理,學習為自己收拾殘局;新波鞋不見了,先攪清狀況,鼓勵孩子盡量尋找,或許暫時不買新的,先穿回舊鞋,或者借用哥哥姐姐的,讓孩子學習承擔無「首尾」的後果。

「出言不慎,有如利刃傷人;智者的口,卻常療癒他人。(箴12:18)」在今天言論自由的社會,社交平台容許任何人發表任何意見,不用負責、毫無後果。越是自由,自律的能力更顯貴重,放諸於家庭、朋友、工作和社會皆準。學習對事不對人,不作人身攻擊,我們的家庭一定會更加和諧,世界一定會更加美好。

為作者讚好︰ 點擊前往

Aunty Anne 解憂信箱︰ 點擊前往 (歡迎師長就父母子女疑難來訊提問,亦歡迎師長來訊感想)

圖片來源︰網上圖片(由作者提供)

【本文經Aunty Anne同意轉載,歡迎到訪作者專頁了解更多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