筆者不是虎媽,卻承認自己是「有要求的母親」。在帶幼孩的歲月裡,確實需要從嬰孩時期為兒女設立規範。

眾所週知,嬰兒出生的時候,粉團一般的嬌弱無力,吸吮與哭鬧是賴以維生的技能。但是當孩子到兩三歲的時候,他們已可以表達同理心,也同時懂得狡猾。嬰幼階段學習之神速,科學家一致認為是人一生中最能學習的時候。

現代科技容許我們窺探零至三歲的孩子的腦部,科學家發現他們的大腦每秒可進行700至1000次的新連接︰每一次大小經歷、任何感官刺激、父母親的聲音撫摸…都在幼兒的腦袋中點滴累積,漸漸形成一個龐大的神經網絡(Neuron connection)。瑞士一個著名的研究顯示,嬰孩於二至四個月大的時候,已經可以感受到父母之間關係的起伏變化。

從積極的角度來看,嬰幼階段確實是為孩子打下良好基礎的時機。然而,學習是多樣化的。撇開坊間各式各樣的興趣、訓練、補習、輔導班,父母才是幼兒第一個、也是影響最深遠的老師。父母為孩子構建一個什麼樣的家、定下什麼樣的價值觀,孩子便長成什麼樣的人。

筆者當時的堅持是,要孩子準時吃、準時睡、準時便便(盡量)。那怕只差15分鐘就夠鐘吃奶,就算孩子哭得肝腸寸斷,筆者都堅持不妥協,寧願給他一點水喝(雖然這個現在不為接受,但筆者認為無不可)、寧願抱着他呵呵氹氹玩玩,無論如何捱到夠鐘才開飯。睡覺亦然。

其實每個嬰兒大抵都有一個吃、睡、便便的時間表,照顧者應該儘量依照執行。筆者深信,孩子會感受到爸媽是個講求原則的人,知道哭鬧是不能得逞的。這對於將來孩子日漸長大、教養上的遇上問題時,成為關鍵的分水嶺。


為作者讚好︰ 點擊前往

Aunty Anne 解憂信箱︰ 點擊前往 (歡迎師長就父母子女疑難來訊提問,亦歡迎師長來訊感想)

圖片來源︰由作者提供

【本文經Aunty Anne同意轉載,歡迎到訪作者專頁了解更多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