繪本在生死教育的意義

生死教育 生死學 繪本 故事書 兒童死亡教育 不要命的死神  只要快樂不要哭泣,可以嗎  爺爺的天堂筆記本 他人之死 謝謝你陪伴我這麼久 小傷痕 論死亡與臨終 心得

華人生活圈素來忌諱死亡議題,甚或預設死亡只具負面意義,避談則吉。然而,死亡終歸來臨,我們無法預計這個中斷日常生活、緣聚脈絡的終止符何時響起。本地大學任教生死學的哲學系教授提及生死教育的願景︰「我希望他們(學生)能夠明瞭生死一如的道理──想有怎樣的死亡便要怎樣地過活──至於如何實踐,關鍵仍在『自覺』上」。生死教育非以抹除死亡的恐懼情感為目的,也並非單純學習關於死亡的種種知識或理論;生死學的願景,在於助人憶起、正視死亡的存在,從思考、談論「他人之死」過渡至追求、實踐「本真自我(dasein)」,於思考死亡的相關議題中揭視初心,然後於自主自覺中誠摰而活。

作為大專課程之一,生死學的課堂並非只在演講廳進行,形式亦非僅限於閱讀文獻和討論。生死教育可以發生於安寧病房,學生通過與臨終病人的對談而真切地感受、想像死亡,進而反省自我與親友、他人、社會、世界的關係。生死教育亦可借助體驗或摸擬活動進行,如撰寫墓誌銘、設計墓碑、草擬遺言等,然後於交流分享中領悟種種可能、感慨於「十人十色」的真實。通過觀賞電影與小說等創作並進而回顧、討論,亦是生死教育的其中一種可能形式。

繪本作為一種以圖像為主體的表現形式,細膩的作畫直白的文字亦可於生死教育中擔任重要角色。一方面,繪本如同電影、小說一樣,以故事形式打動人心、觸發思考;另一方面,繪本可以打破年齡隔閡,助好奇或有需要的兒童通過圖文、故事認識生死議題安頓情緒。妥善地面對、接觸、思考死亡,正是生命教育、培養同情共感、尋回心靈平靜的必經之路。因此,希望師長、社工、關心生死學、望能於故事中平伏心情的朋友,能夠一起為人為己尋覓繪本、故事書於生死教育上的意義。

 

謝謝你陪伴我這麼久︰從寵物的逝世談起死亡

生死教育 生死學 繪本 故事書 兒童死亡教育 不要命的死神  只要快樂不要哭泣,可以嗎  爺爺的天堂筆記本 他人之死 謝謝你陪伴我這麼久 小傷痕 論死亡與臨終 心得

對孩子而言,最先讓他們意識到死亡的存在,也許是陪伴已久、他們用心照顧的寵物。故事書《謝謝你陪伴我這麼久》(大穎出版,2014.10)講述小狗朱爾某朝安靜地在籃子裡過身,主角羅曼本來想繼續和朱爾一起玩偵探遊戲,但突如其來的惡耗令計劃不能實現,過往的日常風光不再。羅曼撫摸著朱爾冰冷、靜默的身體不知所措;也許這是主角第一次經歷死亡,父母因而慢慢向羅曼說明狀況,從父母的父母慢慢談起。故事的最後,主角一家為朱爾安排一場小葬禮,為宛如家人般的寵物朱爾善終

作品適合師長陪同6歲或以上的兒童閱讀,助師長向孩子淺釋何謂死亡以及告別逝者的方式,以此舒緩心中莫名的愁緒。

 

小傷疤︰癒合摯親死別之痛

生死教育 生死學 繪本 故事書 兒童死亡教育 不要命的死神  只要快樂不要哭泣,可以嗎  爺爺的天堂筆記本 他人之死 謝謝你陪伴我這麼久 小傷痕 論死亡與臨終 心得

有時,死亡會降臨在孩子摯親身上。《小傷疤》(聯經出版,2013.5)以媽媽的離別為開端;主角躺在床上一臉茫然,起初他以為自己能默默接受媽媽的離去,甚至比大人還要堅強。然而,其實這只是孩子的拒絕(Denial)和憤怒(Anger)反應。數天後,他用盡各式各樣的方式討價還價(Bargaining),希望保留及挽回母親活著的痕跡。奈何人死不能復生、痕跡也只是無形的能指,主角於無比的沮喪(Depression)中得到外婆的言語安慰和擁抱,外婆也為孩子及父親示範娘家風味的料理技巧,讓日常重回主角的生活中。某朝,主角想起昔日趺倒的傷口經已瘉合,他亦接受(Acceptance)到母親逝去的事實。

庫伯勒羅絲(Elisabeth Kübler-Ross)於《論死亡與臨終(On Death and Dying)》提出的「哀傷五階段(Kübler-Ross model, a.k.a. Five Stages of Grief)」心理狀態不僅會出現於臨終病患,逝者周遭摯親其實亦會面對如此的情緒困局。通過故事讓孩子明白我們都知曉其心情,這是安頓兒童情緒的第一步。作品適合師長陪同6歲或以上的兒童閱讀,助師長向孩子表示共感以舒緩心中情緒,亦可助師長判別需要專業人士介入協助的時機。

 

不要命的死神︰任性的死亡之神與生者的救贖

生死教育 生死學 繪本 故事書 兒童死亡教育 不要命的死神  只要快樂不要哭泣,可以嗎  爺爺的天堂筆記本 他人之死 謝謝你陪伴我這麼久 小傷痕 論死亡與臨終 心得

一時意氣、不期然的一句說話,或會令人後悔萬分。繪本《不要命的死神(2)》(三之三出版,2017.6)的故事從小豬於小兔的墓前懺悔和許願求死開始。原來,小豬曾向好友小兔大罵要她去死,因為小兔做了一件令他氣憤得很的事;小兔為求原諒,她致歉、寫信、風暴時採摘小豬喜歡的草莓…可是小豬也毫不讓步。最後,小兔決定去陡峭的懸崖摘花給小豬,從而彌補她的過失,可是她也因此失足身亡。小豬為此感後懊惱,因此向死神求死以此贖罪;然而,死神卻跟小豬轉述小兔的遺言,原來小兔臨終前只願小豬能帶著二人友情的回憶,幸福活下去

有意外的死亡,也有可預期的死亡。臨終病人衰弱期間,處於拒絕或憤怒心理狀態的親友或有一思念頭,希望病人及早離去免得麻煩。然而,有良知者定必為此懊悔,哪怕念頭只是一時無明閃現。讓生者得以治癒,其中一種方式是以言語重建生者與死者的聯繫,死者能以不同的形式與其同在(如︰《小傷痕》中提及的娘家料理風味之於主角的關係)。宮西達也老師的動人故事,適合師長陪同6歲或以上的兒童閱讀,於親子共讀中安撫孩子面對臨終親友時的不安心情,以及教導孩子言語的力量和重要性

 

只要快樂不要哭泣,可以嗎︰死亡映照的人性光明

生死教育 生死學 繪本 故事書 兒童死亡教育 不要命的死神  只要快樂不要哭泣,可以嗎  爺爺的天堂筆記本 他人之死 謝謝你陪伴我這麼久 小傷痕 論死亡與臨終 心得

如果把「死亡」擬人化,您會如何描繪衪/他/她/牠/它的外表和性格特質?繪本《只要快樂不要哭泣,可以嗎?》(大穎出版,2012.6)以描繪出生、成長的特徵為開始;這時,村子裡的眾人正活在生之喜悅中。某天,滿佈灰塵、臉容瘦削的旅人「死亡」來到村子。「死亡」有著衰弱的特質,因此於村民臉前趺了一跤,引起眾人品哈哈大笑;儘管「死亡」向村民說衰弱並不好笑,但他們卻笑鬧模仿,直至他們趺到頭破血流,方知這不是一件可笑之事。那夜,一個意外令村民的家燃燒殆盡和一位孩子身故;「死亡」自責於自己有招引不幸的體質,然後於淚水之中為那孩子製作棺材安排葬禮,與倖存村民送別死者。最後,「死亡」在大家的送別下繼續展開旅程,而村民亦於重建村子中點燃起同理心、安慰、祝福的話語。

故事有點誨澀,但符號和情節的設計可啟發讀者慢讀深思,擴展思考空間。本作適合師長陪同9歲或以上的兒童閱讀,於討論中先認真思考面對死亡的態度(如︰死亡和衰弱並不可笑,更不宜抱著兒戲的態度模仿!),進而於揭視箇中的正面意義、生與死的辯證關係。

 

爺爺的天堂筆記本︰從思考「他人之死」到關心「他人之死」

生死教育 生死學 繪本 故事書 兒童死亡教育 不要命的死神  只要快樂不要哭泣,可以嗎  爺爺的天堂筆記本 他人之死 謝謝你陪伴我這麼久 小傷痕 論死亡與臨終 心得

憶起大學生活,香港的生死學的課堂總會出現「思考『他人之死』(或,談論『他人之死』)」這個啟蒙片語︰教授用以提問學生有否真誠地審視「一己之死」這個切身可能,進而勸勉學生不要以二元、抽象式的思維框架,外在化關於「死亡」的反思(如︰以科學術語描述「死亡」的定義,進而泯滅死亡之於自我的非科學、特殊意義)。

繪本《爺爺的天堂筆記本》(三采出版,2015.8)講述主角的爺爺往生了,主角一家打掃爺爺的房間時找到一本筆記本,內裡記有爺爺的死後觀光計劃、理想裝扮的設想(好比登山準備恰當的衣服及工具!)、對神明的期待、關於天堂和地獄的想像、死後守護家人的不同方法等內容。荒誕有趣的細節構想幽了主角全家一默,甚或令主角認為爺爺也許很想去死!然而,主角沒有中斷思考;「爺爺是期待還是害怕死亡?」這個問題,讓主角更真摯地認識爺爺為人以及他對家人的關愛。最後,主角決定傚法爺爺創作一本天堂筆記本,通過思考死後想做的事,從而真摯地思考現在就想做的事──從關心「他人之死」進而正視「本真自我」。

吉竹伸介老師的故事書簡潔幽默,適合師長陪同6歲或以上的兒童閱讀,以輕鬆幽默的方式向孩子笑談生死問題,師長甚或可與孩子各自創作自己的天堂筆記本及分享,藉此審視人生及加深彼此認識。

 

其他生死學網上資源

 

哀傷關顧計劃 嶺南大學知識轉移計劃︰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哀傷關顧計劃-1323879151082377
黑白灰藍 殯儀業資訊專頁︰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BlackWhiteGreyBlue/
五夜講場 - 哲學有偈傾:你知死未?︰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YwuwWRJjO5M
五夜講場 - 哲學有偈傾 2018:死不足惜?︰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xQ6rwHSC1g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