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波疫情,大家總算捱過,市面逐漸回復正常運作,孩子終於可以回到學校跟老師同學真人見面,勝過上Zoom無數。 復課的興奮,迅速被排山倒海的家課取代,皆因學習進度再三被打斷,老師、家長與學生,都盡努力追回失去的學習時光。
有家長在工作坊時提出,小學三年級的兒子,因為學校要準備分班,形勢緊迫,出現了一星期兩次默書、三次測驗的災難,大人和小孩都快吃不消。被問到渴望兒子進入A班嗎,爸爸說自己其實並不太在意,只是太太十分重視,覺得讀不到A班,便不能升讀有質素的中學,繼而影響入讀大學的機會,認為絕對是影響人生前途的重大關口!
細心聽聽爸爸的一段話,對他而言,溫習的壓力似乎是次要。有理由相信,無論疫情有否出現,這對夫妻在孩子應否入讀A班這議題上,分歧遲早會浮現,這,才是夫妻終究要處理的問題的核心。
那麼,應該如何處理呢?
學校除了好與不好之分,更重要的是適合與否之別。與其說為孩子尋找最適合的學校,更貼切的,是尋找適合家庭的學校。學校有不同的教學理念:有的注重學術成績,爸媽能否配合督促?有的專長體育藝術培訓,爸媽可願意放棄追求分數?有的提倡活動教學,爸媽能否協助提供全人培養?有了以上的了解,再配對家庭教育孩子的理念和需要,和可以提供的支援,當然還有切合孩子的性格特質,作為選擇學校的考慮因素。
不要怕改變,不要嫌麻煩。唯有經歷過以上的考量過程,夫妻清楚了解自己為孩子所作出的抉擇,將來遇到疑惑,或需要堅持,或需要變陣,都有能耐做出有理有據的決定。
是否扯得太遠?
若果爸媽各持己見,家中的氣氛只會越來越壞。媽媽會覺得只有自己獨力去關心孩子的功課,丈夫總是愛理不理;丈夫則認為要督促着才肯讀的書,只是浪費大家的光陰。要解決眼前的分歧,夫妻需要心平氣和地好好檢討目前的學校是否適合家庭的狀況,達成一些共識之後,開一個家庭會議, 讓兒子也加入討論。筆者相信,孩子看見爸爸媽媽為自己的學業費煞思量,不厭其煩地提供選項和出路。剔除壓力,換成關愛,這才是最有效的推動力。
值得一提的是,媽媽的校園進階論,邏輯思維看似成立。可是,在現實生活裏,考試測驗的成績,只是學校傳統不可或缺的組成部份。離開校園之後,進入職塲,孩子更需要的,是溝通、解難、創意等等的能力,是課堂書本考試測驗未必傳授得到的技能。爸媽能為孩子提供的最好,是教導負責任的態度、尊重自己和別人,和正確價值觀,這才是無往而不利,終身受用的立身處世的做人質素。
#疫後追進度
#平常心面對
#makesure孩子的學校適合家庭的需要
#各持己見遲早出事

為作者讚好︰ 點擊前往

Aunty Anne 解憂信箱︰ 點擊前往 (歡迎師長就父母子女疑難來訊提問,亦歡迎師長來訊感想)

圖片來源︰由作者提供

【本文經Aunty Anne同意轉載,歡迎到訪作者專頁了解更多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