譽滿國際的日籍繪本大師五味太郎,創作超過300部作品。他的繪本老少咸宜,引發思考。《怎麼做才對》(遠見天下文化,2019),這是無論大人或小朋友,都常常會遇到的難題!書中提出的疑惑發人深省,生動有趣又有深意。

筆者挑選了當中的一篇,與大家分享。

《怎麼拿筷子才對?》中講到,拿起筷子的目的,就是把飯菜夾起,送到口中,然後開心吃飯。「如果太在意,怎樣拿筷子才對」,「在意到手指僵硬」,菜都夾不起,那便是「大錯特錯」! 每個人的手都不一樣,手掌有大有小,手指有長短肥廋,用筷子的模樣也就不同。到最後就算筷子真的拿不好,還可以用其他餐具達到吃飯的目的,「不必勉強!」

***

大家每天都要為大小的事情作出决定。憑甚麽知道,怎樣做才是對呢?!無論是任憑直覺、隨心所欲,抑或經過思考、權衡過輕重才作出的決定,都是建基於個人的心性、成長的經歷和價值觀念,從而作出當下認為最好的抉擇。

猶記得筆者小時候,媽媽教導如何拿筷子:拇指與食指的合作、中指與無名子的擺位和配合!媽媽一直循循善誘──沒有對與不對,只有盡力做好。然而,飯桌上更重要的承傳是,吃飯既是一家人溫馨的相處,更應該以感恩的心,答謝農夫的辛勞耕種、為我們的健康而奉獻性命的家禽牲畜,還有餐桌上該有的尊重和禮儀:例如人齊才起筷、不飛象過河只可挾自己面前的一塊、不吃剩碗中的食物、不偏食不挑食等等重要的價值觀念。

有了正確的價值觀,孩子將來便有胸襟和氣量去包容和尊重,明白不同形狀大小的手拿起筷子便自然有不同的形態,知道自己認為對的未必是絕對正確!這正是筆者很喜歡的Bertrand Russell 的名句的意義所在:

“The problem with the world today is that fools and fanatics are so certain of themselves, and the wiser people are so full of doubts.” 

不執著己見,謙卑聆聽才是智慧,做的便是好決定。

最後的一層意義,當然是拿筷子的初心,就是開心的吃飯。在指責與批評之下吃的飯,都「由背脊骨落」了,吃了也長不出好肉。那,便是抹殺了拿起筷子的初心!



為作者讚好︰ 點擊前往

Aunty Anne 解憂信箱︰ 點擊前往 (歡迎師長就父母子女疑難來訊提問,亦歡迎師長來訊感想)

圖片來源︰由作者提供

【本文經Aunty Anne同意轉載,歡迎到訪作者專頁了解更多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