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先感謝媽媽P,允許筆者跟大家分享她與孩子相處的點滴。

媽媽P的女兒差不多8歲,一直以來,P很希望培養女兒獨立應付自己的功課,也嘗試以最少的介入來處理。但母女倆卻常為功課起衝突。

以下是某一晚,媽媽跟女兒的對話:

媽媽:你完成了今天的功課了沒有?

女兒:我欠時間表未寫。

媽媽:你已經很多天沒有寫,我不迫你去寫,就這樣交給老師也可以。

女兒;我明天一定會做的。

媽媽:如果你不做,就3個月不能買糖果吃。

女兒:不行…

希望培養孩子獨立處理功課的習慣,是一個十分正確的目標。筆者看到媽媽的用心,嘗試了很多方法去達到這個目標,有時成功,有時不,亦屬正常。

從對話之中,媽媽口裡說不強逼女兒,但假若女兒不依,媽媽便三個月不買糖果。

那即是說,媽媽心中始終有一個既定的進度表,若女兒不依從這個進度,媽媽是會不高興的。這當然會引起矛盾。孩子們都是聰明的,女兒亦感受到這個狀況,就是媽媽口裏說讓我選擇,但可選的其實有限。她亦當然會不高興。

既然目的是放手讓孩子自己做,便要說到做到。當女兒說她明天一定會做的時候,媽媽必須學習放下心中的既有設定,選擇先讓步,大可對她說「好啦。媽咪相信你聽日一定會做好。」女兒做到當然好,屆時便更可以放心,放手讓孩子自己做;若她做不到,便是捉賊拿贓,這時教訓才最有效果。過早出手,只會造成反感,這也解釋了女兒跟媽媽攪對抗的原因。

家庭治療注重的,是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,像打乒乓波一樣的球來球往,往往要見招拆招,更要進退有據,得勢時要相讓兩球,但求塲波可以繼續打下去,溝通才可以繼續,關係才可以長久。

筆者時常強調,教養孩子要知己知彼。重新檢視孩子的性情,是否有足夠能力去達到媽媽心目中的要求,若不,便要作出調整,從磨合之中讓大家找到相處的平衡點。作為家長,亦要多了解自己,切忌自相矛盾,輸打贏要。否則你會傷害到你自己,以及你與家人的關係。


為作者讚好︰ 點擊前往

Aunty Anne 解憂信箱︰ 點擊前往 (歡迎師長就父母子女疑難來訊提問,亦歡迎師長來訊感想)

【本文經Aunty Anne同意轉載,歡迎到訪作者專頁了解更多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