筆者的母親是雀林高手,耳濡目染下略懂皮毛,可惜天份不高,耐性欠奉,無能繼承衣砵。孩子在外婆的薰陶下,自幼落塲凳腳,喜歡遊戲變化無窮,動腦筋考智力,遂成為老中幼的共同娛樂,特別是打風落雨、節日喜慶無聊,一聲「開枱啦」便人齊成事。

打過麻將的人,都必定感受過箇中順逆。順風順水的時候,想個隻有個隻,心想事成的確過癮,有些人會謙虛應對,高興但不驕傲;亦有些人會喜上眉梢、意氣風發、大言不慚,只怕一時大意,打錯一牌張,一切即時逆轉,天堂變地獄!

牌張不順的時候,要個隻無個隻,打出的又再摸回,兜兜轉轉,原地踏步,確實氣人,最慘係輸開有條路,出冲兼炮炮嚮,失望少不了,咒駡反枱亦有人。唯有沉著應戰,切忌急燥,把握契機逆轉勝。

打麻將確實像極了人生,亦正是《看牌品知人品》意義之所在。

上星期分享《打麻將教仔論》之後,收到不少回饋。有媽媽剛開始與孩子一起打麻將,錯漏百出但笑聲不絕,孩子發揮創意,給每個步驟規矩冠上新名號,媽媽沒有急於修正,任由孩子嘻哈,實在抵讚。本來目的是親子遊戲一場,太拘泥於正經正宗,是太煞風景了。

爸媽當然希望看到孩子遇事時勝不驕傲,敗不氣餒。遇到挫敗,感到傷心失望正常不過,重點在於有無反省錯誤、重整心態的氣度,和調整策略、再度出擊的勇氣。在這骨節上,是三分天賦七分栽培。越早學習越易見成效。

若然孩子遇上逆境便亂發脾氣,甚至諉過於人,爸媽則適宜盡早加強情緒教導。打麻將的精妙之處,在於順流逆境立竿見影,很容易便可觀察到孩子面對順逆的應對和轉化,從而加深對孩子的認識,調節教養的策略。

麻將,只是眾多寓學習於遊戲的媒介的其中之一。與孩子找到共同興趣,享受共處過程,創造屬於這個家的回憶,家庭關係親蜜,萬事自然有商量。

#越爛的牌就越要用心打

#記住人品好牌品自然好

#麻將枱上故事多

後記

陳年舊事了,記憶卻猶新。年少時咱家三姊弟妹打麻將,小妹正在造筒子混一色,我先後碰了二、五筒,她的眉頭已經緊皺,開始喃喃咒駡。及後弟弟碰了六筒,小妹更哭喪着臉兼夾紅了眼圈,媽媽知道她必定手執七八筒,趕快打九筒給小妹上牌,誰知弟弟再狡猾地一聲叫碰!小妹再也按耐不住,即時嘩的一聲,眼淚如決堤般湧下「嗚嗚嗚!咁樣蝦我!嗚嗚!」

這,是講一百次也笑到碌地的屬於咱家的好故事。時移勢易,小妺今天已然進化成為獨當一面、唯一能夠跟母親較勁的猛將


為作者讚好︰ 點擊前往

Aunty Anne 解憂信箱︰ 點擊前往 (歡迎師長就父母子女疑難來訊提問,亦歡迎師長來訊感想)

圖片來源︰由作者提供

【本文經Aunty Anne同意轉載,歡迎到訪作者專頁了解更多】